首页 > 新闻中心

电力外企在华工厂渐成全球制造基地

2015-12-29

中国电力市场的环境远比想象中复杂,新形势下,外资企业在华的出口业务呈逐年增长趋势,一方面深耕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海外业务,或许正是跨国公司“两条腿走路”的真实写照 “2012年ABB在华销售收入超过52亿美元,这一业绩主要来源于提高和改善国内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出口业务的持续增长。”3月6日,ABB(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方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ABB中国将战略重点放在服务国内市场,同时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2年,ABB在华业务出口超过40多个国家,而在2012年以前,ABB中国在华销售额的80%源于本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包括ABB、GE、西门子、施耐德电气、阿尔斯通在内的跨国巨头业务重点不断向中国市场转移,研发重心也更加倾向于靠近中国市场,以增强反馈速度、研发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他们通过并购重组与合资捆绑等方式在中国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时至今日,这些知名外企的在华工厂并非局限于服务中国市场,他们的生产、采购、服务甚至研发都在面向全球市场,逐渐扮演着“全球制造基地”的角色。


“在中国,为中国和世界”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经济体系,中国市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重心,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断增长,从简单投资建厂到成立研发中心,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到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从并购重组到捆绑合资,无论是在华战略政策调整还是业务模式创新,都在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做出深度调整。


ABB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保持每年对华投资1亿美元以上,用于不断建设、改善和扩大节能减排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引入最新技术和产品,加速本地化生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近三年的时间里,ABB的对华投资总额增加到5亿美元。2011年对华策略由“在中国,为中国”调整为“在中国,为中国和世界”。“ABB中国不只服务于中国,而是成为ABB在全球的采购和出口中心之一,研发也在为全球市场服务。”ABB集团电力系统部北亚区及中国负责人刘信刚告诉记者。


与ABB类似,“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从进行本土化制造到本土化服务,并以‘在中国,惠世界’的策略服务中国,并将带有‘中国原创’精神的产品和技术输送到全世界。”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王洁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是施耐德电气全球重点业务区域,很多有关全球战略的重要决定都是从中国发起的。未来,施耐德电气相应产品线从研发、制造到市场将以中国为基地。


某种程度而言,跨国公司“为中国和世界”的战略调整正是中国市场不断变化的缩影,政策准入门槛的提高和优惠政策取消带来的成本变动,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比以前更为艰难,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强劲挑战,也是跨国公司要面对的新问题。新形势下,一方面深耕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海外业务,或许正是跨国公司“两条腿走路”的真实写照。


出口业务持续增长

与跨国公司做出的向中国二三线城市战略转移相比,其出口业务或许同样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调整,事实上,外资企业在华的出口业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销售收入份额中所占比例同样不容小觑。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如今,这些工厂和研发中心正在呈网状向全球辐射,从中国工厂制造的设备由此被输送到世界各地。

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贸易一体化率超过了50%,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中国入世也极大地促进了在华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在过去的十年中增长了十倍。如今,超过一半的中国出口制成品由在华外资企业生产。

“目前,我们在国外有很多重要的订单,譬如巴西RioMadeira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练兵’的过程,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更好地参与到中国市场里来。”上海电气阿尔斯通(武汉/上海宝山)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坎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变压器市场,阿尔斯通在中国武汉建厂就是为中国市场服务,目前看来,上海电气阿尔斯通武汉变压器有限公司的出口业务和国内市场份额几乎持平。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电力市场,低廉劳动力成本时代即将终结,外企通过技术转让和中方建立由外方主导的合作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的趋势愈加明显,外资“回流”、退出亦或是进一步深度战略调整似乎不可避免。

“中国电力市场的环境远比想象中复杂,逐渐掌握世界核心、先进技术的本土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越